中新網11月26日電臺灣《聯合晚報》25日發表社論稱,“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”,臺灣需要重建屬於“寶島”的信心和自我肯定,也是在華人社會中打造臺灣成為“生活文化”重鎮的時機。我們應把臺灣發展前途“危機變轉機”,在此命運的轉折點,走出一條新的路。
  文章摘編如下:
  近日,臺灣聯合報推出港澳人移民到台的報道。“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”,“終於明白什麼叫生活”,“臺灣贏在風景和人情味”,這些對臺灣的形容語句,出自於近年來遽增的大陸游客、港澳人民、海外僑胞、日韓背包客的口中。同時還刊出“探訪靜默堅定的臺灣人”,媒體人李濤口述“善耕臺灣”團隊走訪臺灣各角落,挖掘出各式各樣小人物愛護土地、扶助弱勢、貢獻鄉裡的感人故事。
  再有一例,金馬50盛會中獲得最佳紀錄片的“看見臺灣”,近來已引起太廣泛的討論和迴響。這部片子呈現了臺灣最美麗和最醜陋的一面,翻攪起很多人心底的感情,有人從前所未見的角度“看見臺灣”而生出澎湃的情緒,也有人目睹大地瘡痍而痛心自問:“怎麼把臺灣搞成這個樣子?”
  今天的臺灣,站在矛盾最劇烈、前途選項最嚴峻的關口。臺灣政治紛擾,令老百姓對政治人物信任度降低。唯其如此,人民以自力救濟的心態尋找出路,反而出現了一波又一波青年返鄉重建家園、壯年人另闢生涯第二春、老年人急於回饋和傳承的現象。
  這些種子撒遍在臺灣各地。繁華都會區有成熟的生活美學和人文素養,“巷弄文化”漸漸興起;包括臺北新通車的捷運信義線,打造出便利、完整、多樣化的生活圈。而鄉村地區,不管多麼偏僻的角落,都可見到出人意料之外的特色民宿、休閑農業、傳產觀光化、以及李濤所謂“靜默堅定的臺灣人”打造的家園風光。僅以臺東為例,就有雲門去跳舞的池上稻田,原住民音樂家齊集的鐵花村,價格不便宜卻仍供不應求的棉麻屋和歐式麵包店,還有深入小徑孤立於山頭才能窺其究竟的咖啡屋……真是美麗的臺灣,人文氣息和自然美景薈萃的寶島!
  一點沒錯,此刻臺灣,需要重建屬於“寶島”的信心和自我肯定,也是在華人社會中打造臺灣成為“生活文化”重鎮的時機。我們應把臺灣發展前途“危機變轉機”,在此命運的轉折點,走出一條新的路。  (原標題:台媒:“最美風景是人”臺灣須重建寶島信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vluajyngxgd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